一文读懂,印刷数字化演进史,不可错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371-63932666(电子商务部)
0371-63958808(商务印刷部)
0371-63956290(业务部)
0371-63958392(办公室)
传真:0371-63955558
邮箱:rgdzswb@163.com
地址:郑州市二环支路35号
业务咨询:QQ 1187036677
郑州印刷厂,河南印刷厂,郑州印刷公司,画册设计,郑州包装,书刊印刷,瑞光印务,河南省瑞光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一文读懂,印刷数字化演进史,不可错过~

发布时间:2019-06-18   |   发布人:管理员  |  浏览次数:9

    萌芽期桌面照排

  印刷数字化已经走过了30年,通常大家认为印刷数字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对开幅面照排机走进制版车间,电脑软硬件开始替代人工在光桌上拼大版的时代。

  当时一个熟手拼大版师傅,在光桌上把8页单色A4幅面的菲林片拼成一个大版,大约要10分钟,青品黄黑四色就需要40分钟,一个人一整天趴在光桌上才能完成一本160页书的制版工作。

  当有了像崭新印通这样的拼大版软件,按个键就能完成一本书的拼大版活,电脑运算和照排机输出菲林只需几秒钟时间,电脑的效益如此明显,不限于制版这一环节,可以数字化的印刷工序随后都被一步一步数字化了。

  数字化的风潮自然而然就席卷了整个印刷产业。

  如果说数字化只是利用电脑提升工作效率,拼大版软件和照排机并非数字化第一步,我们熟悉的PDF文件格式的前身PostScript才是印刷数据化肇始技术。

  1985年苹果电脑结合Aldus的PageMaker(排版软件)和内嵌Adobe PostScript的激光打印机推出新产品,这样的组合被命名为“桌面排版”(Desktop Publishing),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电脑,完完整整地将一页页印刷品排好版、打印出来。

  桌面排版第一次出现在旧金山印刷展会时,有位印刷杂志的编辑拿着桌面排版的广告单,调侃道:“什么桌面排版?这广告单不用传统胶印可以吗?”这个花絮成了媒体的大标题,还引起当时行业众议。新闻标题改变不了趋势,最终传统照相排版还是被数字化革了命。

  1982年有3个工程师从施乐(Xerox)实验室拿着被施乐内部否决的版面描述语言计划(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出来创业,成立了Adobe Systems公司。这个语言是世界上第一套可以描述地球上任何一个版面,包含文字、图形和影像的呈现规格,这一技术即PostScript。后来PostScript被苹果电脑的贾伯斯看中,才有了桌面排版,并开启了全球排版数字化革命。

  Adobe至今仍位列全球十大软件公司之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初创始人华纳克(John Warnock)的一个决定,他将PostScript规格白皮书公之于众。

  从此,大大小小的印刷出版公司都拿白皮书来做产品,连印刷设备供应商——HP、IBM、Epson、Xerox……都不再投资版面描述语言的研发,因为Adobe PostScript不但做得非常好,而且还是免费的。Adobe的开放不战,消弭了IBM script、HP script、Epson script等大公司的竞争,如此高明的策略堪称管理学院的经典教材。

  当国际标准组织(ISO)打算定义一个国际标准的版面描述语言时,找Adobe去认证,Adobe不屑为之公开,并表示:“标准应该由订单的数量来决定(Standard should be decided by purchasing oders)” ,最后,ISO摸着鼻子把PostScript的规格列入国际标准里面。

  今天,全世界通用的PDF(Portable Data Format)文件格式的背景和图像核心就是PostScript,Adobe未从PostScript专利授权中赚到一分钱,却因为引导全球图像规格而成为世界一流的软件公司。实际上,PostScript早在1985年就统一了印刷出版的版面数字化规格,以至于印刷数字化在桌面排版以后突飞猛进,统一的规格正是让印刷数字化比其他传统行业数字化更快实现的主要历史原因。

  30年前桌面排版的广告单被笑话,只是当时的激光打印机精度还不够好。渐渐地,桌面排版应用到印前车间,配合扫描仪分色技术越来越精致,印前的数字化也跟着启动了。

       发展期印前流程概念初始

  1995年左右,国内开始引进照排机,数字化的版面经过RIP渲染成点阵数据,一页一页从照排机输出,经过胶印机印刷出整版版面,桌面排版不再被认为是业余的技术了。

  2000年以后,照排机幅面越来越大,接着CTP(电脑直接制版)技术的引进,于是有了“印前流程”的概念。

  第一个利用流程去推广印前数字化技术的是“崭新印通”,但当时电脑、网络的速度很慢,将8个PostScript版面拼成一个大版,储存到硬盘就需要耗费30~40分钟,无法应付照排机的效率。

  崭新印通第一个将小版RIP,利用低分辨率的缩图来拼大版,有了大版上各个小版的位置,就可以在输出到照排机时,将实际可印刷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排列成大版的印纹,这一办法不但解决了当时电脑网络速度不足的问题,还要求操作者将不同的软件功能安排好,依次去处理不同的工序,包括RIP、高低分辨率的影像文件分流、打样、输出到制版机……

  “流程”本来是事先画出一个图表来描述逻辑关系和数据传输途径,辅助说明程序的规格。印刷技术供应商借用“流程”的概念,把“不同的软件功能被安排好去处理一连串印前工序”。后来流程成为印前数字化软件的代名词。

  成熟期管理数字化逐渐演进

  有了流程概念,印前数字化就有了系统架构,活件进入印前就可以等待印版的生成。2000年国际印刷组织CIP 3(后来改制成CIP 4,目的一样,只是采用了新技术)成立了,大家认为互联网兴起,未来印刷行业将在网络上运作,势必需要一个标准格式让整个印刷供应链可以利用数字化串联起来。

  在CIP 3出现以前,印刷机制造商不论是德系或是日系,海德堡还是小森,他们都把精力放在印刷机的效率上,许多印刷机的控墨台都采用外包合作方式,一旦有了CIP 3的概念,印前数据终于要和印刷机互动了,控墨台就必须有数字化的弹性和能力,所有的印刷机制造商都不约而同地将控墨台纳入自己的内部研发体系中。

  如果说是CIP 3激发了印刷技术环节的数字化,没有人有异议。数字化供应商彼此之间的竞争,也提供印刷同行之间生意竞争的弹药,到了2010年以后,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应验了班尼•兰达所说:“能被数字化的终将被数字化,印刷也不例外。”

  2013年国内印刷业的目光开始聚焦于印刷电商,大家才发现有些高效益的印刷厂,虽然不宣称自己是网络印刷或是电商,却能在供过于求的大环境中持续成长,不但把竞争对手的订单都吸引过去,还能持续扩充新的产品线,似乎找到了印刷生意点石成金的魔棒。

  大家终于发现这些高效益印刷厂,都有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他们针对特定的产品线,在接单(订单和文件)以后,从印刷生产到出货,从材料入库到废料耗材的报废,电脑里都有可追踪的数据,这便是“管理数字化”。

  名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利用电脑管理生意数据,同时也管理车间里的印前、印刷,甚至印后工序。订单确定以后,不需要人工干预,印前就可以开始生产,这样的效益已经是符合智能印刷的标准。

  目前,国内许多合版印刷厂都拥有类似的环节,有的印刷厂甚至一天可以顺利生产数十万笔订单,这样的效益不只将生产数字化纳入管理,还需要生意模式的配合,即什么活都干、什么服务都提供的印刷厂很难做到这样的效益。

  今天有几家国产的裁刀技术商具备了CIP 4的接口,只要接受大版的JDF就可顺利裁切一个大版上面,不同尺寸的单页活,比拥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傅还有效率。这也代表着印后工序开始数字化了。显然,从印前、印刷到印后的数字化已经完成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印刷整个流程都已经数字化了,印刷厂利用ERP管理各个流程和环节。显然,印刷数字化之后,智能印刷已经不远了。

  作者丨 吕理哲 崭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