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歌伟:守正笃实
摘要:"好公司"是豫企五百会主张的公司理念,"让更多河南企业成为好公司"是豫企五百会的愿景与使命。
由豫企五百会出品的《豫企五百》杂志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好公司》。
所有"好公司"文章,在《豫企五百》杂志首发,继而在豫企五百会官方微信和官方网站发表。
本篇首发于《豫企五百》杂志2015年1月刊。
企业家档案
姓名:张歌伟
公司名称:河南省瑞光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职务:董事长
所在行业:印刷
基本面:河南印刷行业著名品牌
2014年,瑞光印务步入而立之年。
历经不同的经济时期,一家印刷企业能存活三十载,已可谓长寿,期间曾面临的困境与抉择远非旁人可想象,张歌伟做到了。
在大多公开可见的影像中,他一袭中山装,双手抱在胸前,眼神犀利,不怒自威,似是难以接近。可坐在我面前的这个人显得截然不同,采访中,他更多时候饱含笑意,质朴而热情,只是当谈到这家公司时格外谨慎,力求自己描述的准确性,甚至几番示意我多等片刻,麻烦助理打印出标准而系统的文字作为解答。
短短两个小时的交谈,可以清晰感受到瑞光印务与他本人气质的契合。在他的领导下,这家公司已发展成为具有三家子公司的集团化企业,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大型民营印刷企业,但从张歌伟口中,似乎从来听不到什么感人至深的创业故事,或是玄秘深奥的商战绝学。
"坦坦荡荡干事业,实实在在走人生",我们的交谈中,他反复用这句话进行概括或总结,简单的让人失望,却平添了一份真实感。
乘势而为
2014年10月16日,瑞光印务创建31周年庆典,张歌伟站在那栋朴实的旧式办公楼前,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幸福时刻。
此时的瑞光印务,已经实现了从只能进行装订的手工作坊,到拥有河南瑞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郑州瑞光印刷物资有限公司、河南瑞光创意印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的现代化印刷企业的跨越,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型集团化企业。
尽管几经这样的场面,望着列好方阵的数百名员工,张歌伟仍显得有些激动,激昂语调背后,是他对这家企业和每一个瑞光人最深沉的情感。
1993年,张歌伟迎来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拐点。当时,他已经在瑞光印务的前身——由父亲带领几位老同志创办的郑州市环城印刷厂工作了7年。父亲的离世,让25岁的他提前肩负起对这家企业的管理之责。提起那段时光,张歌伟没有讲述一个有志青年从"被边缘化"到大刀阔斧改革最终获得认可的典型案例,他淡淡告诉我们,自己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应该做的事。
事实上,在80年代末期,张歌伟就开始了对自己的"改革",中学毕业就参加工作的他,接连于北京印刷学院、西北大学等相关专业进修,眼界的开阔让他在面对新政策形势时显露出了鹰一般的敏锐。担任厂长之后,他一方面吹响"二次创业"冲锋号,对企业内部升级,继续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造步入正轨,政府开始考虑用股份制解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难题,他顺势而为,推进实施企业管理改革,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区别于当时一些民营企业的瞻前顾后,选择以股份合作制作为过渡,张歌伟选择一步到位,直接将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河南省印刷行业中首家股份有限公司。
"改制之后,员工入股使其变成了企业真正的主人,积极性获得进一步提升。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三权分立,互相监督和制衡,能保证机制很好的运行。"张歌伟表示,成功的股份制改造不仅使企业筹集到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更建立了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规范公司运营。
对张歌伟而言,这是瑞光建百年基业、创百年品牌的一大步,但眼前的他谈起来,依旧将一切归功于好政策与好基础,谦逊地表示,自己仅仅是一个执行者。
持重,慎行
股份制改造的尘埃落定,让张歌伟有更多精力着眼于新时代的市场化竞争。
那时正逢整个印刷行业发展的高速时期,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印刷厂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生。于是,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既得利益者,短时间内获取高额利润便安于现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竞争使其逐步在技术和设备上落后,很快消失;而激进冒险者,无视投资过热潜藏的危机,盲目扩大生产,一味加大宣传与投入,却缺乏对市场的钻研与把控,最终只是昙花一现。
此时的张歌伟,感到了较之以往更大的压力和焦虑.,他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行业发展过快了,过度投资将会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这意味着行业将陷于恶性价格竞争之中--事实上,这样的境况在之后的几年间屡屡上演。
他马不停蹄地从国内外引进大批高端印刷设备,巩固自己的硬实力,这一做法在当时河南民营印刷企业中极为罕见,也使瑞光印务创造了率先使用激光照排、轮转机、进口八色印刷机等数项第一。
然而,印刷行业"被动加工"和区域性较强的特点,让瑞光印务的跨越式发展绝不是简单设备先进就可以实现。张歌伟思考了更多,当一些印刷企业在固有的传统竞争中风雨飘摇,他正试图把印刷从这种被动加工中解放出来,将印刷作为生产手段,不断延伸服务、重组业务、分别立项,先后成立了河南瑞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郑州瑞光印刷物资有限公司、河南瑞光创意印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使经营范围和企业规模进一步得到提升,将瑞光印务由中间环节向终端产品转化。
系统布局完成,张歌伟却并不急于大力宣传品牌,在他看来,品牌的塑造本身便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国内印刷行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重视当下,精耕细作,以好产品发声代言,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才能塑造出更经得起推敲与时间考验的品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自身企业甚至所处的整个行业都在飞速发展,真正区别生意人和企业主的,是耽于眼前利益、盲目乐观,还是保持清醒头脑、从长计议,张歌伟显然属于后者。
践行"家文化"
2014年,张歌伟46岁。进入瑞光印务以来,人生中的半数年华倾注于此,他对这家公司有着超出领导者之外的情感。当"变"成为企业战略和经营的核心主题,面向内心,张歌伟有着他不变的坚持。
几年前,家属楼、浴室、理发店、幼儿园、运动场、活动室……这些上世纪大型国有企业特有的配套生活基建设施在瑞光印务一应俱全,数次的变革升级,张歌伟仍将这些选择保留下来,在他看来,搞好后勤服务,关心员工的生活,是建设好团队的前提。一个典型的细节是,全公司每月过生日的员工名单都会在瑞光内刊中有专门版块呈现,生日当天,员工还会收到张歌伟的生日祝福短信。
除此之外,如果对瑞光印务的动态稍作了解,人们会感慨于其员工生活的丰富多彩。培训、比赛、旅游、每年四月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月",甚至拥有一年一届的秋季运动会。"以这样多种形式将文化建设落地,能够更好地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与向心力,即陶冶了员工情操,又凝聚了企业的正能量。"谈及此处,张歌伟脸上露出平实而满足的表情,团队文化不仅成为助推瑞光发展的关键,更让他自豪的是对员工个人成长的帮助,"现在员工居住的家属院里,基本可以做到路无拾遗,夜不闭户。"
《资治通鉴·唐纪》中有"创业易守成难"之说。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想要开疆扩土甚至仅仅是保有生存空间,需要领导者水一般的智慧与山一般的坚韧。从1993年接手公司,张歌伟用21年守卫着他的印刷王国,他表示,自己仍在持续自我修炼中。
2014年,张歌伟最新动作是玩起了"小而美",瑞光旗下创意工厂出品的"瑞光初良"文化品牌,正以低调的姿态在热爱纸制品、热爱创意的年轻人心中安静而迅速的生长。尽管张歌伟表示,"瑞光初良"仅是一个年轻的项目,自己并未过问许多,但交谈中,他对"河南话"、"河南地标"等瑞光初良出品的一系列笔记本的描述却又如此绘声绘色,眼神中充满期待。
初印美好,良现吾心。这个看来严肃的男人,内心还是潜藏着些理想主义和文艺范儿的。
"要做就做最好"
豫企五百会:1993年初,你正式担瑞光印务前身——郑州市环城印刷厂的厂长,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是如何推进的?
张歌伟:担任厂长后,我们提出"二次创业",首先是对企业进行改革,继续升级改造、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1997年我们又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由原来的戴"红帽子"的乡镇企业改制为现在的河南省瑞光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豫企五百会:你当时只有25岁,非常年轻,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自己的领导力,曾遇到过怎样的阻力?
张歌伟:应该说我们整体改革的阻力不是很大,基于原有企业基础比较好,产权也很清晰。最早这个企业是我父亲带领几个老同志创建的,我父亲是第一任厂长,我接任之后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发展理念,我还不断通过学习、参加培训提升自己。80年代末开始,先后就读于北京印刷学院与西北大学相关专业,这让我对新生的事物、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机制的转换更加敏感,有了三四年的累积之后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
我们的改造是比较彻底的,当时是过渡期,还有股份合作制,我们一步到位直接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要做就做到最规范、最好。当时也正赶上国家的好政策、好方向。所以说,我们企业的改制没有什么阻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自己努力去做,很顺利地完成改制。
豫企五百会:在改制之后公司呈现出与之前最不同的新气象是什么?
张歌伟:通过股份制改造,员工入股变成真正的主人,大家的积极性就更高,工作更努力,企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1997年改造,1998年正式挂牌运行,之后几年瑞光历经了一个快速扩展的阶段,不仅原有的印务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我们成立了物资公司,2004年成立了包装公司。
豫企五百会:2013年是瑞光公司创建30周年,你在庆典活动上讲话说,要做百年瑞光,建百年基业,创百年品牌。你认为在瑞光奔向百年企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张歌伟:要做好一个百年企业,首先,宏观层面来说,是国家的方针和政策,这是第一位;第二,企业需要一个好的机制,所谓好的机制就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好恶而改变企业的方向,具体到瑞光,我们为什么要做股份有限公司?因为股份制就是一个好的机制,三权分立、互相监督和制衡,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能系统地保证机制运行。我现在在这个职务上,是大家选出来的,如果我不干了,可以通过这个机制选出另一个合适人选,从而推动企业更好的前进,这是非常重要的。
"品牌塑造需要耐心"
豫企五百会:有了好的机制,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先进的印刷设备和工艺研发必不可少,瑞光印务有怎样的动作?
张歌伟:在具体经营过程中,肯定要有先进的技术去开拓市场。在印刷加工产业中,除了自我研发产品工艺技术以外,更多的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厂初期,我们在同行业中就占据了高起点;股份制改造以后,从90年代开始,我们继续引进高新技术与尖端设备,在同行业内创造了很多第一:河南民营印刷企业中,我们第一个使用激光照排,告别铅与火,第一个使用轮转机、进口八色印刷机等等。经过几年的投资与配套,建立起了完善的生产工艺,形成了高效率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客户从设计到成品的各种要求,提前实现了印刷行业"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的发展目标。
在不断提升装备水平的同时,生产工艺的自主研究和开发水平也不断提升,与郑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2009年,公司成立了技术中心,2011年公司的技术中心升级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品的研制、开发、鉴定,逐步实现产品系列化、企业规模化发展,目前拥有各类专利共96项。
豫企五百会:一个公司发展壮大也离不开品牌塑造,在这方面,瑞光印务具体是怎么做的?
张歌伟:品牌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想塑造一个好的品牌,首先你得有好产品,并持之以恒的推广,同时宣传力度要足够大,还要有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和社会美誉度,去承担对公共社会责任。比如,抗震抢险、赈灾捐赠、援助下岗工人、捐赠公交车、为社会残疾人提供慈善扶持、为社区群众修建公共道路等等,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企业的品牌,是一个综合体现。
豫企五百会:关于印刷行业,目前普遍认为区域性会比较强一些,不容易全国扩张发展,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张歌伟:首先,印刷行业是可以成为世界级著名品牌的,比如说美国的"当纳利"。目前中国印刷行业中在全国知名的企业也有并已经存在。这种说法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我们改革开放本身时间就不是很长,想建设一个全国著名品牌的企业集团,时日的不断地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印刷行业在发展方面确实会因业务辐射的地域性因素受到一些限制,未来这种地域性限制是可以打破的。比如说企业有实力了,就可以跨地区的建立分子公司,所以说它也是完全可以做大的一个行业。现在发展的时间还短,相信将来国内一定会有世界级的印刷企业。
豫企五百会:你觉得在什么时候会出现?
张歌伟:按现在这种情况说,中国已经改革开放30年,也快速发展了30年,未来还会有20到30年的高速增长期,中国市场也很大,具备孕育大型企业的条件,只要大的政策方针不改变,越来越好,相信未来20年左右国内一定会有世界级的印刷企业。
"搏创意,赢未来"
豫企五百会:据资料显示,在北京地区书刊和商业印刷差一点就被列入到高污染的行业,印刷行业和造纸行业出现了30年来前所未有的低潮,你如何认为?
张歌伟:造纸行业和印刷行业现在的低潮是因为早些年发展太快了,就印刷行业来说,经济增长比数高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恰恰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了竞争加剧,投资过热,到近年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生产过剩的局面,但我想这个是每个行业都要经历的过程,也是行业内一个适者生存的过程。实际上现在很多印刷企业是吃不饱的,这些年瑞光的利润率也在不断的下滑,这有综合成本提高的问题,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竞争加剧造成的。我们现在普遍是微利竞争,好的企业还有利润,一部分企业就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的局面,我觉得这属于正常现象,通过优胜劣汰,行业的发展必将更加稳健。
豫企五百会: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选择把企业定位为文化集团,印刷只是帮助其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比如从单纯印刷到为客户直接提供包装,从提供制版到为企业提供一揽子形象设计,从承印图书到直接编辑出版图书。瑞光印务会有什么选择?
张歌伟:其实这是企业被逼而走的路,随着利润率的降低,企业生存困难就要转型升级、延伸服务、整合产业链。实际上是在相关的产业跨界经营,比如印刷去做出版、发行,人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觉得别的行业好做,但实际并不是这样,有些企业它有一定的实力的,可能能做得更好,但是更多的企业是做不了的。比如我们做创意设计,要推出自己的产品,就对现有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人可能不适于新的项目,需要重新招兵买马;给客户延伸服务,原来是客户设计好我们只负责印刷,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要给客户直接设计,不仅品牌设计,还延伸到"一揽子"工程,给客户产品进行包装设计、进行视觉形象识别方面的设计,以及广告语策划。这给企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认为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这样做。
瑞光原来也是个传统型印刷企业,随着发展也无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也在转型升级,继续创新和提高,我们现在也很重视创意设计这一块,包括给客户做更好的或者更高的创意设计,同时,我们也开始研究自己的产品。
豫企五百会:瑞光印务打造了"瑞光初良"这样一个品牌,这是否可以视作是瑞光由传统文化企业走向创意产业运营的开始?
张歌伟:这只是创意产业的具体的一个点,从创意角度来说,为客户做设计也是创意,我们很早就在做,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印刷行业又在建立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印刷,逐步建立起线上的业务系统。我们在向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瑞光初良"作为我们新开辟版块,未来其创意设计产品将会是我们一项重要工作,但还要分阶段性一步步来。